高中可能講了,但是高中講了不太可能。
萊布尼茨記法
高中一般都喜歡用拉格朗日記法來表示導數(如 f′ 這種),但是有一個弊端是不好表示自變量和因變量。而萊布尼茨記法就能更好地展現變量之間的關係。
比如 f 的關於 x 的一階導寫作:dxdf,二階導:dx2d2f,三階導:dx3d3f。
這裏的 dxdf 其實就相當於 limΔx→0ΔxΔf 的簡寫,因此在運算中可以像分數那樣操作。
如鏈式法則,將 f[g(x)] 對 x 求導:
dxdf=dgdf⋅dxdg
又比如 y=f(x),則很顯然可以看出:
dydx⋅dxdy=1
這是反函數求導法則。
e
假如說你有 100 元,存到某銀行,1 年之後利率 100%,那麼一年之後你就有 200 元。
但是若能分 2 次結算利率,每次利率 21,則兩次結算利率之後,就能得到 100×(1+21)2=225 元。
如果能分 3 次結算利率,每次利率 31,則最後能得到 100×(1+31)3≈237 元。
好像越來越多了,那麼當結算利率的次數無限多,最終收益就會變成:
n→∞lim100(1+n1)n=100e
這就是 e 最早、最經典的定義就是用極限:
e=n→∞lim(1+n1)n
高中教材中曾經可能有這個定義,但是現在刪掉了。
此外,我們可以用均值不等式證明數列 (1+n1)n 單調遞增:
(1+n1)n=1⋅(1+n1)n<(n+11+n(1+n1))n+1=(1+n+11)n+1
高中都學過二項式定理,我們把這個 e 的表達式展開:
e=n→∞lim(1+n1)n=n→∞limi=0∑n(in)ni1=n→∞limi=0∑ni!nini1
這裏 ni 是 n 的 i 次下降冪的意思。當 n→∞ 的時候,可以認爲 ni=ni,於是就有:
e=i=0∑∞i!1
看到 e 不由自主想要求冪,還是類似上面的推導:
ex=n→∞lim(1+n1)nx=n→∞limi=0∑nx(inx)ni1=n→∞limi=0∑nxi!xi=i=0∑∞i!xi
證明 ex 的導數等於其自身:
(ex)′=Δx→0limΔxex+Δx−ex=exΔx→0limΔxeΔx−1
把 eΔx 展開:
exΔx→0limΔx1+1!Δx+2!Δx2+⋯−1
高階無窮小丟掉,就是:
exΔx→0limΔx1+Δx−1=ex
從而我們就證明了 (ex)′=ex。
定義 lnx 爲 ex 的反函數。要給 lnx 求導,不妨令 y=lnx,也有 x=ey。
dxdy=dydx1=ey1=x1
由此就證明了 (lnx)′=x1。
e 太偉大了。現在我們可以來求 xn 的導數,但是這個其實不好搞,我們先對它取個對數再 exp。
(xn)′=(enlnx)′=(nlnx)′⋅enlnx=xn⋅xn=nxn−1
並沒有用到廣義二項式定理。
可以求 ax 的導數:
(ax)′=(exlna)′=(xlna)′⋅exlna=axlna
甚至還可以求 fg 的導數:
(fg)′=(eglnf)′=(g′lnf+fgf′)fg
天不生 ex,萬古如長夜。
洛必達法則
由於是高中,不用討論函數能不能導問題。
先從一個很顯然的東西出發。
羅爾定理:若函數 f(x) 滿足 f(a)=f(b),則 ∃c∈(a,b) s.t. f′(c)=0。
假如說 f(x) 是常函數,那麼顯然有導數爲 0 的地方。
否則,f(x) 中間一定有最大值或者最小值,不妨假設有最大值 f(x0)。則 x0 左側導數:
Δx→0lim−Δxf(x−Δx)−f(x)≥0
右側導數:
Δx→0limΔxf(x+Δx)−f(x)≤0
這兩個導數要相等,所以在 x0 處的導數應該爲 0。
這個是 f(a)=f(b) 的情況,那麼如果 f(a)=f(b) 該怎麼辦呢。一個簡單的思路是把 f(x) 減去過 (a,f(a)),(b,f(b)) 的直線,即 y=b−af(b)−f(a)(x−a)+f(a)。這樣就轉化成了羅爾定理的情況。
令 g(x)=f(x)−b−af(b)−f(a)(x−a)−f(a),根據羅爾定理,這個函數在 (a,b) 之間也有導數爲 0 的地方。對 g(x) 求導,得:
g′(c)=f′(c)−b−af(b)−f(a)=0
即:
f′(c)=b−af(b)−f(a)
這就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。
直觀來看中值定理,說的就是平面上固定兩點的可微曲線,一定存在一點使得這點的切線斜率和兩端點之間的斜率相同。
若這個線甚至不是函數,而是類似 (f(t),g(t)) 描述的曲線,類似的結論呢?
首先我們要知道這種曲線怎麼求切線斜率,類比求導:
k=Δt→0limf(t+Δt)−f(t)g(t+Δt)−g(t)=Δt→0limΔtg(t+Δt)−g(t)⋅f(t+Δt)−f(t)Δt=f′(x)g′(x)
即我們希望證明 (a,b) 之間存在一點 c,使得 f′(c)g′(c)=f(b)−f(a)g(b)−g(a)。
類比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證法,搞一條過 (f(a),g(a)) 和 (f(b),g(b)) 的直線,然後相減。即構造:
h(t)=g(t)−f(b)−f(a)g(b)−g(a)(f(t)−f(a))−g(a)
h(a) 和 h(b) 都爲 0,套用羅爾定理,存在 c∈(a,b):
h′(c)=g′(c)−f(b)−f(a)g(b)−g(a)f′(c)=0
即:
f′(c)g′(c)=f(b)−f(a)g(b)−g(a)
當然,有分數不太好,因爲很可能出現分母爲 0 的情況,即斜率不存在。我們還是最好全部化成乘積形式:
g′(c)(f(b)−f(a))=f′(c)(g(b)−g(a))
這是柯西中值定理。
柯西中值定理的形式讓人想起洛必達法則。現在我們要求 limx→ag(x)f(x),但是 f(a)=g(a)=0。
對於任意一個 b>a,根據柯西中值定理,我們知道在 (a,b) 中存在一點 c 滿足:
g′(c)f′(c)=g(b)−g(a)f(b)−f(a)=g(b)f(b)
當 b→a,也有 c→a。所以就有:
x→alimg(x)f(x)=x→alimg′(x)f′(x)
泰勒級數
退役 OIer 還不會泰勒展開正常嗎?但是我就是不會。
我們希望用一個多項式函數去逼近一個複雜函數。具體來說,我們設我們要逼近的函數 f(x) 可以用 (x−a) 爲基底的無窮次多項式表示:
f(x)=c0+c1(x−a)+c2(x−a)2+c3(x−a)3+⋯
其中 ci 是待定的 i 次項係數。
爲了逼近,首先在 x=a 處式子左右兩邊一定要相等:
f(a)=c0+c1(a−a)+c2(a−a)2+c3(a−a)3+⋯
這樣就得到了 c0=f(a)。
繼續,在 x=a 處不但要相等,我們還希望它們的一階導數也要相等:
f′(a)=c1+2c2(a−a)+3c3(a−a)2+4c4(a−a)3+⋯
於是 c1=f′(a)。
二階導:
f′′(a)=2c2+6c3(a−a)+12(a−a)2+20(a−a)3+⋯⇒c2=2f′′(a)
……
規律不言自明了:ci=i!f(i)(a),這裏 f(i)(a) 是 f(x) 的 i 階導在 x=a 處的值。
也可以寫作:
f(x)=i=0∑∞i!f(i)(a)(x−a)i
特別地,當 a=0 的時候,是馬克勞林級數:
f(x)=i=0∑∞i!f(i)(0)xi
來試試把一些常用函數給泰勒展開一下:
首先是 ex,由於其任意次導數均爲 ex,而 e0=1,則可以容易得到:
ex=1+x+2x2+3!x3+⋯+n!xn+⋯
和上面我們推的吻合。
然後來試試 sinx。sinx 的導數有週期性,分別是 sinx,cosx,−sinx,−cosx,它們在 0 處的值分別爲 0, 1, 0, -1。容易得到:
sinx=x−3!x3+5!x5−⋯+(−1)n(2n+1)!x2n+1+⋯
cosx 同理,有:
cosx=1−2!x2+4!x4−⋯+(−1)n(2n)!x2n+⋯
考慮將 (1+x)α 展開:
(1+x)α=1+αx+2!α(α−1)x2+3!α(α−1)(α−2)x3+⋯+n!αnxn+⋯
這個結果和廣義二項式定理的一致。
多項式有個好處是可以很自然地將擴展到複數域。
eix=1+ix−2x2−3!ix3+⋯+n!(ix)n+⋯
其偶數次項正好是 (−1)k(2k)!x2k,也是 cosx 的展開項;奇數次項是 (−1)ki(2k+1)!x2k+1,是 isinx 的展開項。
於是就有了歐拉公式:
eix=cosx+isinx
微分方程
f(x)=f′(x) 的唯一解是 f(x)=Cex,其中 C 是常數。
假設有其它函數滿足這個條件,假設爲 g(x),那麼我們考慮 h(x)=exg(x)。h′(x)=e2xg′(x)ex−g(x)ex=0,即 h(x) 是個常數,所以得到 g(x) 也屬於 Cex。
由於導數之間可以線性相加,所以如果一個微分方程有若干解 f1(x),f2(x),f3(x),⋯,則它們的線性組合 C1f1(x)+C2f2(x)+C3f3(x)+⋯ 也是解。
物理中有很多物理量之間有導數的關係。比如位置 x,對時間 t 求導是速度 v,再對 t 求導是加速度 a。求解這些量之間的關係,就相當於解微分方程。
單杆問題
考慮這樣的問題:
平行導軌間距爲 L,連通且忽略電阻,有垂直與兩導軌所成平面的勻強磁場 B。有長度爲 L,電阻爲 R 導體棒放置在平行導軌上,其初速度爲 v0,方向沿導軌方向。問導體棒什麼時候停下來。
導體產生的電動勢:
E=vLB
產生的電流:
I=RE=RvLB
產生的安培力:
F=ILB=RvL2B2
牛二:
F=ma
a 是什麼?a 是 v 的導數,所以我們相當於有這樣一個方程:
−RvL2B2=mv˙
這裏 v˙ 是牛頓的導數記號,表示對時間求導。
我們只需要求出 v 關於時間的表達式,然後解出 v=0 對應的 t 就行了。
看到這個導數形式讓人不由得想起了 e,不妨假設 v=Cert,只需解出 C 和 r。 C 很簡單:當 t=0 的時候 v=v0,所以 C=v0。
解 r,將 v=Cert 直接帶入:
−RertL2B2=mrert
解得:
r=−mRL2B2
所以有:
v=v0e−mRL2B2t
但是指數函數永遠不會變成 0,所以導體棒永遠不會停下來。
有沒有可能還有其它的解呢?類似前面關於 f(x)=f′(x) 的解唯一的討論,可以證明沒有其它解。
簡諧振動
又來考慮簡諧震動。簡諧振動中有回復力:
F=−kx
還有牛二:
F=ma=mx¨
設 x=ert,帶入可得:
−kert=mr2ert
解得:
r=±imk
帶回去:
v1v2=cos(mkt)+isin(mkt)=cos(mkt)−isin(mkt)
爲什麼有兩個解?速度怎麼還有虛部?實際上,v1 和 v2 的所有線性組合都能滿足上面的方程,但我們應該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。
假如振幅爲 A,初相位爲 φ。
先看怎麼搞出來一個 φ,根據複數乘法規則(模長相乘,幅角相加),乘一個 cosφ+isinφ:
(cosφ+isinφ)v1=cos(mkt+φ)+isin(mkt+φ)
爲了能抵消掉虛部,給 v2 乘個 cosφ−isinφ:
(cosφ−isinφ)v2=cos(mkt+φ)−isin(mkt+φ)
相加,再乘一個 2A 就能得到:
v=Acos(mkt+φ)
所以發現簡諧運動的週期:
T=mk2π=2πkm
最後結果可以看出來,初相位和振幅都不影響週期。而且在前面解出 r=±imk 時,你就已經可以知道 ω=mk 了,因爲後面的線性操作都沒法影響到 ω。
LC 振盪電路
最後我們看到 LC 振盪電路。
LC 振盪電路由一個電容和一個線圈組成。對於電容我們有:
C=UCQ
對於線圈,我們也有:
UL=LI˙
一條迴路電壓和應該爲 0:
UC+UL=0
同時我們還知道 I 是 Q 的導數:
I=Q˙
聯立得微分方程
CQ+LQ¨=0
和簡諧振動那個幾乎一樣,解得:
Q=e±iLC1
所以 LC 振盪電路的週期:
T=2πLC
後面不會了。